四川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出的“智慧+”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系列活动第四期于11月23日下午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期工作坊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唐时元副教授以“超越现实:沉浸式学习与虚拟仿真”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活动受到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从现实到虚拟,再从虚拟到现实,沉浸式学习与虚拟仿真激活学习新思维。本次工作坊由教务处副处长龚小刚主持。
龚小刚副处长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智慧教育的推进,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从最初需要掌握多媒体使用技能,逐渐演变为需要熟练应用各大教育平台,而如今更进一步需要深入学习数字教育的专业方法。鉴于这个新时代和新需求,我们必须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新期望。
唐时元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沉浸式学习和虚拟仿真的概念和原理,通过系统的解释推动参会教师对这两个前沿概念的全面认识。他从虚拟仿真实验、仿真课堂、仿真平台、仿真校园四个关键角度切入,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以《认识灾难,险中求生》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常规教育模式的痛点,通过详实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虚拟仿真技术如何在实践中成为多样化沉浸式学习的有效推动者,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具体、丰富的体验,以展开多样化的沉浸式学习与虚拟仿真教学探索。最后,提出了他们团队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思考。不仅为参会教师呈现了对沉浸式学习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刻理解,更为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据调研统计,老师对此次活动一致表示“非常满意”、“非常有帮助”,“经过培训非常愿意或愿意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改革中”。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际运用,更清晰地看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参会的教师不仅仅是被启迪,更是被引领着迈向了教育创新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