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下午,以“创新.融通.协作——新工科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四川大学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在商学院103会议室举办。大讲堂特别邀请了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李正良教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熊峰教授作主题报告。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组负责人和成员、新工科建设相关学院教学院长、教务老师、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以及对新工科建设感兴趣的老师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兰利琼教授主持。
兰利琼教授首先给大家传达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近日在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上的讲话精神,吴司长提出的新工科“三新”: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正是川大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发挥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天然的优势的特色做法。而举办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邀请两位在新工科建设方面作出丰硕成果的的专家分享宝贵经验、促进大家的交流,更是为了我们推动今后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走深、走实、走出成效。
熊峰教授作了《问题导向 路径创新 成果落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进要点》主题报告。她以“问题导向、路径创新、成果落地”为核心,详细介绍了作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通过探索,逐步找到研究与改革的方向,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新工科研究项目做实做优的经验。结合中期评审要求,她从总体思路是关键、具体措施需创新、主要进展宜明确、取得成果需关联、下阶段计划补短板五个方面,以自己的项目为例,进行了详细阐释。她总结自己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通过三大链条,即课堂教学链、创新实践链、交叉平台链,探索跨学科项目学习多种模式,形成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能力、创新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李正良教授作了《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主题报告。直面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他认为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一流的学科生态。他以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为例分析了三类杰出工程人才的个性特征,提出未来人才的“5C”核心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结合重庆大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基于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统一,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追求平衡,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他以“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实验班”为案例,深度诠释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与主讲嘉宾就新工科实验班的建设、新工科人才未来从业的引导和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老师如何提升自己的跨学科交叉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老师们表示今天的大讲堂拓宽了他们新工科研究和建设的思路,深受启发、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