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第六届“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研讨活动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本此活动主题聚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采用工作坊的方式,培训时间为期三天。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唐纳德?布鲁门菲尔德-琼斯教授和范妮?谭教授,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张红伟教授,及来自于国内19个省市的20所高校的20名教师及川大的10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 开幕式 ★
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张红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她首先代表学校向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张红伟教授在致辞中讲到:前不久在川大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宝生部长强调了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回归常识,引导学生求真学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要回归本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潜心育人。本次研讨活动的举办就是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号召,推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革命,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能力,以激发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及模式创新。
★以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研究评述和实践★
唐纳德·布隆菲尔德-琼斯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玛丽·卢·富尔顿师范学院荣誉教授专攻领域:美学与课程实践、美学与教师准备、伦理学,美学与教育交叉Donald Blumenfeld-Jones 教授以教育的定义引入课程。他提出在拉丁语中,教育就是“lead out”,即为引导学习者适应和改变这个世界。作为课程的设计者,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两个问题: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如何生活在一起?我们需要设定自己教育的哲学理念,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为自己设定了教育的哲学理念,即教育就是去探讨什么是与我们想要的世界以及如何去拥有这个理想世界。
Donald Blumenfeld-Jones 教授认为,对课程规划首要考虑“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这一问题,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领域进行考量: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个人存在领域(Existence Area)伦理及美学领域(Ethics & Aesthetics Area)。他强调课程体系设计中关键点在于把握知识、个人存在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与此同时,教授介绍了社会适应型与社会重构型课程两种课程的主要类型,并与老师们探讨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中课程建设问题。
最后Donald Blumenfeld-Jones 教授结合存在主义理论指出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会做选择而又同时生活在自由中的过程,认为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会学生做选择。
★规划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参与★
芬妮·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负责监督孔子学院的项目,并指导该研究所附属的14个孔子课堂的专业和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Fannie Tam 教授以参会教师相互认识并介绍对方的破冰游戏开始了下午的工作坊。她提出21世纪的学习者必备的技能是合作、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和交流。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的产出应该是具有批判性思维,拥有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和领导力、好奇心和想象力、评估和分析信息能力、有效的口语和写作交流能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灵活和适应性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好奇心。
Fannie Tam 教授同时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步。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参与方式是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感到兴奋的关键。规划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参与活动包括课堂计划、练习、内容和反馈。规划过程中要考虑产出和学习效果,注意活动时间分配和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语境下去学习。通过鼓励学生来实现参与练习,通过合作活动来进行互动联结。
(Day 2)
主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要素
针对如何教授一个科目,他引用杜威所言“不要直接教授一个孩子地理知识,要首先了解地理之于他是什么。” 随后,Donald Blumenfeld-Jones 教授与老师们一起讨论了如何帮助学生在一个科目进行学习和引导。
他指出:添加相关背景知识,保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来帮助学生开始某一科目的学习。Donald Blumenfeld-Jones 教授同时分享了James B. MacDonald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标是集中化,利用文化来找寻自我。以及Martin Buber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关于自由和联系。自由是“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信息的传递者。他还谈到了兴趣在“以学为中心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让老师们走出教学楼去寻找教学楼周边里有趣的事物,并与同伴分享。
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充满活力课堂
Fannie Tam教授首先指出:与其给学生一张未来的地图,不如教他们去找他们自己的路。让学生寻找自己的路,两个关键在于:1、设计学生参与学习,学生参与是采用让学生延伸知识、技巧和对新知识的应用的活动。2、授权学习是通过探究、调查、研究、联结和反馈来实现。Fannie Tam教授讲到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分类从低到高依次为:remember(记住)、understand(理解)、apply(应用)、analyze(分析)、evaluate(评价)、create(创造)。
Fannie Tam教授和老师们一同讨论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低级思维技能发展到高级思维技能的例子。Fannie Tam教授同时介绍了“基于项目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基于项目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动态课堂教学方法,相信学生通过积极探索现实世界的挑战和问题,能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工作、调查、应对复杂的问题或挑战来学习一个主题。
PBL是一种主动学习和基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个关键点:头脑风暴、获取先验知识、进行探究和调查、展示和反馈。随后,她与老师们一同讨论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真实性的资源以及真实的任务。
最后,Tam 教授谈到了将科技和教育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引用了Michael Fullan 的名言,“学习是动力,科技是加速器。”
(Day 3)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规划”
Donald Blumenfeld-Jones教授首先提到了课程体系设计的全布局。Tips:1.设计者首先要权衡每个备选解决方法和行动;2.设想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结果;3.考虑不同的手段和目的;4.注意时间约束、道德尺度、社会事业、兴趣和冲突。
同时他谈到了著名的“泰勒原理”中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需要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他指出,要对教育目标作出明智的选择,首先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的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其次,要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最后,陈述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最后Donald Blumenfeld-Jones 教授请老师们画一张他们所认为的“Educated Person”的形象,并与大家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
首先,Fannie Tam 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第一天工作坊的内容,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的四个关键点分别是:1.和学生一同设计教学目标;2.通过指导练习来整合新的信息;3.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和信息;4.老师对学生进行反馈,学生同时反馈他们的收获;接下来,她和老师们一同讨论是否学生们都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这一问题。
随后,Fannie Tam 教授与大家一同回顾并讨论了第一天所讲到的课堂实践内容:21世纪学习者有哪些必备技能以及从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区别。
最后,她谈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1.清楚地告知学生学习目标;2.引出和联系学生先前的背景知识;3.让学生了解清楚活动的每个步骤并写在黑板或讲义上;4.让学生小组轮流回答题,并确保学生是在认真进行任务;5.设定学习活动的时间限制和预备达到的的活动效果;6.给每个学习小组反馈并强调主要内容主题,鼓励学生自我检测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三天的研讨活动结束,收获了老师们满满的好评!活动满意度:★★★★★
老师们也给予了这次研讨活动极高的评价:
Professor Donald教授强调human being,existence,促使我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谭老师分享的汉语课教学小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启发了我互动教学思维。
培训本身就提供了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讨论及分享环节,每个参会老师的分享都非常精彩,让我受益良多。感谢川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用心组织,资料和名牌设计精美,也给我们很贴心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