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发展论坛—技术加持的大学课堂教与学成功举办
12月13日上午9点,由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教与学发展论坛”在望江校区基础教学楼A座304教室举行。论坛邀请了美国南卡罗莱那州克莱姆森大学教育顾问和研究员D. Matthew Boyer博士,带领我校各学院30余名教师一起,回顾了教学环境的变迁,探讨了如何利用智慧教学环境来支持教学,并介绍了基于游戏的学习以及仿真学习等内容。
D. Matthew Boyer博士首先展示了两张传统课堂的照片--学生各自在座位上,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他说学习应该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得到反馈,显然这一类课堂陈设不能很好地实现交流互动,因此对学习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他介绍了从古至今多种学习环境的特点。比如古代西方体育教学,学习过程是可视的;古代东方“一对多—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在现代依然很常见;“学徒式—一对一”的学习,虽然在学习知识时就应用了知识,但是这种模式难以普及;以及修道士的自学,由于没有必要的反馈,他们无法判断正误。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课堂的陈设和布置,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学习的传统模式。
他从“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反馈式教学(feedback)”、“促进式教学(agency)”三个方面讲述了老师应该如何支撑学生学习。在支架式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是不断帮助学生进步,但是“非常简单”区域,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反馈分为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学生长期接收外部反馈会丧失内部反馈的能力,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内部反馈能力。促进式教学即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权力去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他通过“具象化”、“可视化”、“互动性”、“工具和资源”、“类聚空间”等方面说明了电子技术手段是如何促进教学的。他详细讲解了基于游戏的学习和仿真学习两种手段和方法。他说游戏和仿真都提供了基于规则的情境化环境,可用于支撑积极的和构建式学习。游戏是对生活的体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多种可能,而不是被某一种想法禁锢。仿真学习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直观信息,让繁杂的过程或者构造变得可视,从而促进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最后他介绍了智慧教学环境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学习模式的转变,并重点讲述了智慧教学环境在支撑探究式学习方面的应用。
在互动研讨环节中,老师们共同就游戏教学如何与学科结合、最新的语言教学技术手段和网络视频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Boyer博士盛赞我校的智慧教学环境。老师们一致认为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用好智慧教室,如何让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升级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成效是当下每一位老师应该不断探索并付诸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