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我校举行“碰'创'混合式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二)

    添加时间: 2020-05-19 发布者:教师发展管理员点击次数:

            515日下午,我校举行''混合式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如何高效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研讨会特邀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数学学院院长张伟年教授、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熊峰教授、华西基础医学和法医学院副院长梁伟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严斌宇副教授担任研讨嘉宾,教务处副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兰利琼教授主持会议。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会设在望江基础教学楼A316同时采用网络直播方式,近一线教师线上参与。

    学生陆续返校,如何有效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同步教学?严斌宇副处长首先就老师们关注的教学技术保障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做现场演示。他表示:为保障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的连贯性流畅性和品质追求,技术保障方面提供三方案供老师们选择:前期有丰富直播经验的老师,可以将笔记本电脑带到教室进行直播教学;前期已在教室内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用教学楼提供的摄像头开展教学;特别推荐的是第三种:采用学校全新的线上和线下教学同步教学技术——基于教室里有的视频督导系统吊麦拾音设备整合而研发的系统,这种方式线上线下学生都可全程看见教师在教室里教学状况。后,严斌宇副处长温謦提示老师们提前到教室调试,遇到困难时,技术人员将及时提供一对一服务,协助老师们真正地把这种技术融入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同步教学中。

    周维东教授在反思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分析学生返校后本科教学会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情况,分析了疫期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与固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区别,同时分析了疫期线上线上无法同步的情况,因为网络问题,只能和同学通过邮件、电话等传统方式沟通。这些可能的情况,造成的最大影响,是线上、线下学生对教学信息接受的差异,针对这些问题,疫期线上线下教学应釆取适当对策。就文科类课程的教学来说,他认为首先应从设定教学目标入手,把传统教学以内容为导向转向以效果为导向。其次,由于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能带来的师生信息交流沟通不畅和迟滞性,分配教学任务时须将课时细分法更改为更长时段阶段分配法,让学生清晰把握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达到师生对教学目标、阶段任务和反馈的高度一致。最后,面对规模较大的班级开展群组式学习,充分发挥同伴教学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作用。

    张伟年教授分享了教师推动线上线下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他认为我们先应该深刻理解互动的本质——调动思维、交换思想、角色参与、碰撞心灵。抓住互动本质具体表现应该是第一,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或兴奋点;第二,不能完全依赖于设备技术,只重外在形式忽略互动的深刻内涵;第三,线上交流带给沟通不便的同时,也增加互动交流的新渠道新通道;第四,互动交流中注意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机会第五,在互动中,把消极的学生变成为积极的学生,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随后,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一是提前告知学生学习议题,安排和指导他们事先准备;二是安排研究生助教参与到教学中,带到互动交流;三是以发人深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加入到互动交流中,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梁伟波教授探讨教师如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化考核时,首先梳理总结了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在抗疫期间线上教学情况,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学生返校后学校在智慧教学环境中优先配置会议类平台软件发挥有线网络优势;通过助教或者班长作助手协助老师进行技术操作;在校级研发的平台上增加弹幕等互动性功能等等。同时,提示医学类课程的过程化考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大客观性测试题的题量来检验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度,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客观试题库的建设增强选取试题的随机性;二是严格规定过程考核的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内容;三是考核一般性医学知识点要求学生单独完成,而对于综合性医学知识考核,则建议让学习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四是加强诚信考试教育,以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等形式,增强学生自觉性、自律性

    熊峰教授分享了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非标答案考试的思考与实践。她指出,我们川大一直倡议非标答案考试,激发学生多维思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更能凸显其创新价值因为,非标答案考试既能拓展对学生综合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还能让考试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她以建筑类课程为例介绍了实施非标答案考试三个阶第一个是课堂随堂考试阶段,主要测试是知识点,可安排在每堂课前或结束时,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多样化,如画图、分散化限时性的单项选择等等;第二课程中期阶段,主要对知识点拓展的测试,旨在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如作中外建筑规范要求比较分析小论文等等,采取小组或个人作答,提交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2周;第三个是期未考试阶段,测试知识的综合性,可给工科学生一道设计题,让学生从最初的参数系统构成到系统完成,每位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由于自设参数不同和思考深度差异,设计系统也呈多样化;或者也可使用系统评估题,让学生分析评估不同的构件和部位,给予学生释放潜能思维的机会。在时间上要求24小时完成查阅资料、评估分析等所有考核内容。

    研讨会结束后,参会老师认为,嘉宾们的分享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线上及线下结合的教学在技术上的疑惑,也启迪他们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更好理解了教育本质,更深入的思考了教学互动、教学考核的创新方式,也进一步推动我校将疫情期间教学应急之策升华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